孙姓作为百家姓中的第三大姓,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多姓氏融合的姓,它的来源包含了姬姓、妫姓、芈姓、姚姓、姒姓以及荀姓等多个姓氏的人,不过孙姓的始祖主要还是一位叫做孙乙的人,当时以祖父惠孙的字为自己的姓,才造就了后来的孙姓。...
发布时间:2024-09-20 21:05:46
夏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父姒鲧,母女志。有史书记载,他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唐尧时封为夏伯,称伯禹。这种说法不可信,果真如此,禹岂不成了舜帝的太爷了。由于禹治水有功,后世尊其为"大禹"。
尧帝时,鲧奉命治水。由于鲧采用"堕高堙庳"的错误方法,导致九年治水无成。唐尧派舜去视察,发现他没有一点成效,就在羽山(今江苏)将鲧处死。还有一种传说出自《山海经》,说鲧由于治水无功,就到天帝那里偷取息壤用来填堙洪水,被天帝发现后,派祝融杀鲧于羽山的荒野。据说鲧死后三年尸体不腐,用吴刀剖其腹,化为黄龙,这就是禹。舜帝即位后,仍然任命禹为司空,继续负责治水工作。
禹是一位聪明能干、办事勤谨的人。他接受治水的重任后,就带着契、后稷、伯益、皋陶等助手迅速地投入到紧张的治水工作中去了。在治水的过程中,禹总结了父亲的失败原因,认为治水不能铲高填低,而应该顺应地势的高低,高的填高,低的浚深,才能疏通水道。禹就像一个几何教师一样,终日揣着规、矩和绳子,穿梭于山间水畔。现在我们所说的"丈夫"一词,据说就是从大禹治水而来的。因为大禹身高一丈,脚长一尺,大禹就用他身体的尺寸来丈量大地的。大禹治水时,传说得到云华夫人授神鬼之书,并派狂章、虞余、黄魔、大翳、庚辰、童律等神助禹斫石疏波,决塞导阨。由于禹一心扑在治水的事业上,从二十岁接受任务开始,到三十岁还没有结婚。后来在涂山结识了一位叫女娇的美女,就和她在台桑结婚了。"禹娶涂山氏,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此后,多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十三年的不懈努力,大禹终于驱除了水患。
《淮南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大禹治水时,准备打通轩辕山(今河南),就变成一只大熊挖山取土。他事先和女娇商量好,如果听到鼓声,女娇就给他送午饭。有一次,大禹化做大熊,正挖得兴起,不小心踏在了鼓上。女娇听到鼓声,就拖着怀孕的身子给大禹送饭。到山上,女娇左顾右盼,没有见到丈夫的影子,只看见一只大熊在那里奋力挖掘。因受到惊吓,欲逃。大禹见女娇受吓,来不及变回原形,就向女娇追去。女娇于嵩山下化为石,大禹力唤妻儿,石裂而生启。
舜年老时,由于大禹治水功劳卓著,深得民心,迫使舜帝通过民主选举,共推禹为部落联盟首领。大禹遂继舜而为帝,建都阳城(今河南登封),称国号为"夏后",故称"夏禹"。
大禹即位后,有三苗起兵进犯,禹亲自率兵平息了战乱。于是"四方归之,辟土以王"。禹就在涂山大会诸侯。左丘明说:"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可见当时的盛况和大禹的威隆,同时也说明了大禹当时已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的雏形。今安徽怀远涂山有"禹王庙"和"禹王村",传说就是禹大会诸侯的地方。
涂山大会后,禹把九州各牧贡献的青铜,铸成九鼎。《左传》记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供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是说禹收集天下之物,象之形而铸之鼎,让老百姓能分清神灵和鬼怪。后来鼎就成了****的象征。据说大禹平定三苗后,南方的防风族表面臣服,实际上暗中独霸,不听从大禹的统领,最后大禹当着各诸侯将防风氏处死,从此各方诸侯无不慑服。这就是行使皇权暴力的表现,与铸九鼎一样,隐约可见国家威信的建立。夏禹征服各部落后,实行"任土作贡"的政策,各部落酋长管理自己的部族,每年按土地宽广和肥瘠的情况向"夏后"缴纳贡赋。所以,夏禹实际上是夏王朝的奠基者。
夏禹在位四十五年,后东巡狩于会稽而死,葬于会稽山(今浙江)。浙江绍兴有"禹陵"和"禹庙",禹陵碑刻有"大禹陵"三字。传说中大禹治水的遗迹有很多。山西河津有"禹门口",相传就是大禹用神斧所开;河南禹县有"禹王锁蛟井",相传就是大禹降服水怪蛟龙的地方;黄河三门峡上游有"禹王庙",相传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而奉祀的;四川《巫山县志》记载:"斩龙台,治西南八十里;错开峡,一石特立。相传禹王导水至此,一龙错行水道,遂斩之,故峡名:错开,台名:斩龙。"
有些史书评论,禹是古帝中最被崇拜的一人。大禹治水,体现了人定胜天的伟大精神,有人考证洪水的有无或大禹是否治过洪水,甚至是否真有大禹其人,都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夏启,姓姒名启,夏禹的儿子。关于启名字的由来有两种传说。前面《夏禹》中说过,启因石裂而生,故名。另一种说法是女娇分娩不到十天,大禹治水经过自家附近,有邻居将这个喜讯告诉他,希望他能回家去看看老婆和孩子。大禹说现在正忙着治水,哪有时间回家啊。邻居就说那您给儿子起个名,我们转告女娇。大禹不假思索,说,那就叫他"启"吧。大概是治水启行的意思。
《史记•夏本纪》说,夏禹原本选定皋陶为继承人,可皋陶没有这个王命,还没到那一天就呜呼了。后来,又改以伯益为继承人。过了七年,夏禹死了,情况发生了变化。《孟子•万章上》记载:"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大禹去世后,那些朝觐和打官司的人不找伯益而找启,那些歌功颂德的人不颂伯益而颂启,都说启是我们天子的儿子。虽然占了他老爸不少面子,但也可见启在老百姓心目中威望盛隆,有如葵花向日。孟子把这件事归结于"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是不太准确的。其实大禹从内心里来说,是希望将帝位传给启的。从历史的角度看,当时已出现了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已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势必被世袭制所替代。"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夏启即位的时候,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伯益是东夷人,他看到人们都向着启,心里很窝火,就召集东夷族向启杀过来。启早有防备,经过一场激战,启打败了伯益。另外,当时的有扈氏对启开创世袭制表示反对,要求启退位与伯益,并起兵叛乱。夏启就在甘泽誓师,说:"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意思是说:"六军将士们,我在这里告诫各位:有扈氏无视五行洪范,废弃三正。上天要断绝他的国运,现在我奉上天的旨意去讨伐他们。"由于启的军队纪律严正,赏罚分明,士气如虹,一举击败了有扈氏,稳定了政权。
镇压叛乱之后,启就效法他父亲大禹当年"大会涂山"的办法,在钧台举行大会,召集各族首脑,大开盛宴。这就是《左传》说的"夏启有钧台之享"。河南禹县有"夏台",传说就是"钧台大会"的遗址。后来,启建都阳翟,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夏启的政权进一步巩固后,饱暖思淫欲,经常饮酒作乐,歌舞游猎,生活开始腐败起来。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帝位,发生了冲突。启就将小儿子武观放逐到黄河西岸,于是武观率众叛乱。启派遣彭伯寿出兵西征,活捉了武观,启一怒之下将武观处死。
不久,启因为荒淫过度而病死,在位二十九年。
太康,夏启的儿子,继启而为夏王,迁都斟鄩(今河南偃师)。河南偃师二里头存有夏代宫殿建筑遗址,据说就是太康遗址。
太康从小生活在安逸舒适的环境里,既没见过祖父大禹治理洪水的辛劳,也没见过父亲启南征北战的功绩。耳濡目染的只是夏启无止境的巡游畋猎和无度的奢侈挥霍。太康当了夏王后生活荒淫,朝政废弛。他经常带着妃子们到洛水打猎,一去就是几个月不回朝。他的五个弟弟看到这样,就写《五子之歌》进行劝谏。《史记•夏本纪》提到过此事,但没有收录这首歌。《古文尚书•夏书》收录有《五子之歌》,经考证,不像先秦作品,疑为王肃伪造。因为是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写成的,所以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后人就沿用"五子之歌"来作为臣子的劝诫之辞。白居易《与元九》有"闻五子洛汭之歌,则在夏政荒矣"句,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正当太康沉浸在游玩围猎的时候,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乘机侵入。后羿是唐尧时以善射著称的羿的后代。羿是唐尧时的英雄,当时,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使得大地龟裂,河流干涸,老百姓苦不堪言。羿就用他的神弓神箭射落了九个太阳,拯救了老百姓。夏禹时,羿封于鉏(今河南濮阳)。启在钧台大会时,后羿曾来朝贺。他看到启号令万邦,威风凛凛,心中羡艳不已,一直企图篡夺王权。太康的失政,给后羿提供了篡权夺位的良机。他利用夏民对太康的不满,夺取都城,不许太康回来,自己做了君长。左丘明说"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史称"太康失国"。
太康失国后,过几年就忧郁而死,在位二十九年。
仲康,太康的弟弟。太康失国后,后羿虽然夺取了夏朝的政权。但由于大禹的余威尚在,各诸侯还是拥仲康为夏王。后羿迫于众诸侯的压力,愿意让出王位给仲康。但他提出一个条件:仲康即位后,不但要豁免有穷国的赋税,而且"夏后"要向有穷国缴纳两倍的赋税。仲康为了能早日坐上王位,也不管什么王族自尊,更不在乎是不是丧权辱国,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样,有穷国君后羿便让出了王位,率领着本国的军队携带着在夏都搜刮的大量财物,返回了有穷国的国都穷石。
《左传》说,后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后羿不关心农业生产和老百姓的生活,整天沉溺于打猎围畋。后来,其亲信寒浞就买通后羿的家奴,杀后羿而自立。寒浞本来是寒国的一个奸诈的小人。大禹时,寒国臣服于夏朝,被封为方伯(方伯即各诸侯之长),叫伯明。伯明归顺夏朝后,将寒浞驱逐出境。寒浞于是投奔有穷国后羿,且得到了后羿的宠信。寒浞利用卑鄙手段,趁后羿不理政事,疏于防备,杀之自立,并霸占了后羿的妻妾和财产。寒浞与后羿的妻子纯狐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浇,后封于过,称过浇;小的叫豷,后封于戈,称戈豷。过浇和戈豷后来成了寒国的两个名将,为寒浞立下过汗马功劳。
仲康的政权就是在有穷国政治混乱中建立起来的小朝廷,仍然以斟鄩为都。仲康虽然有点野心,但也不是一个有作为的人物,没有能力恢复夏后的规模。仲康即位后,经过几年的发展,夏王朝的军队作战能力逐渐增强,仲康见有昆吾这样比较有实力的同盟军,以为自己可以和有穷国抗衡了,就宣布不再向有穷国纳贡,并且命令有穷国继续向夏王朝交纳税赋。仲康单方撕毁和约的行为激怒了有穷国,寒浞再次率领本国军队入侵夏后氏领地。有穷军如狼似虎,作战十分骁勇。夏后氏军队不堪一击,使得有穷军势如破竹,直逼夏都斟鄩。仲康慌了,为保留血脉,他派人把太子相送往邳国(今江苏),让他在邳侯那里习文练武,以防意外。果然,太子相送走不久,有穷军就兵临城下,夏军与有穷军暴发了更为激烈的战斗。仲康担心破城后,有穷国寒浞会进行血腥屠杀,便乘夜率众出东门弃城逃跑,北渡黄河,投奔了姒姓诸侯昆吾,把帝都再次留给了有穷国。后来,仲康在夏伯己樊的帮助下,以帝丘(今河南濮阳)为都,开始了偏居一隅的统治。
太康一心想恢复夏室,但由于自己没有长远计划,对形势估计错误,最后落个偏安一角的局面,不久也抑郁而死,在位十三年。
相是仲康的儿子,一名相安。仲康死后,由年幼的相继位为夏王。相即位时虽然年纪很小,但在夏后各诸侯与方伯的辅助下,夏王朝的势力有所增强。他即位第一年征淮夷、畎夷。第二年又征风夷、黄夷。夏王室的这种变化,引起了寒浞的注意,于是就出兵攻打夏都斟鄩。相在王室贵族的保护下,迁都于帝丘。相迁都帝丘后,在斟鄩氏、斟灌氏的支持下,夏室的势力继续得到发展。
司马迁说:"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斟鄩氏……斟灌氏。"斟灌氏封于今山东寿光,斟鄩氏封于太康都城。太康失国后,斟鄩氏被迫迁往斟灌氏附近(今山东潍县)。这两个诸侯国与有穷国王寒浞有宿怨,因此十分支持以相为首的夏室小朝廷。这样,寒浞更加是必灭之而后快了。
于是,寒浞派遣她的大儿子过浇率兵攻打斟灌氏,斟灌氏大败。浇乘胜攻击斟鄩氏,斟鄩氏也大败。这样,夏室就失去了屏障,浇又挥军直扑帝丘,相被杀。当时相的妻子后缗正怀有身孕,在危急中从城墙边的小狗洞爬出,侥幸逃脱。后缗是有仍氏的女儿,她逃到娘家有仍,第二年生了相的遗腹子,这就是后来使得夏室得以中兴的少康。
相在位二十八年,他死后,夏朝中断四十年。
少康,父姒相,母后缗。少康从小生活在外婆家,自他懂事起,母亲后缗就告诉他祖上失国的惨痛经过,希望少康长大后报仇雪恨、兴邦复国。于是少康从小就发愤图强,立下了恢复夏室的宏愿。20岁时,少康就做了有仍氏的牧正。没想到这个情况被寒浞的儿子过浇知道了,为了斩草除根,他们就派了一个叫椒的人深入有仍氏,企图寻找机会杀死少康。少康得讯,就逃奔到有虞氏。有虞氏乃舜帝的后裔,世世代代与夏后氏关系密切。有虞氏的现任酋长虞思得知少康是夏王相的儿子,就冒着极大的风险保护少康。
虞思任命少康做有虞氏的庖正,并将自己的两个女儿许配给他。屈原说:"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指的就是这件事。少康和有虞氏有了这重关系后,被封于纶,得田一成,得众一旅。一成就是十平方里,一旅就是五百人。《左传》说:"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意思是说少康为了复国,广施仁德,暗中聚簇夏后族人,安抚曾经在夏王朝做过官的旧臣。派了一个名叫女艾的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间谍)深入过浇的营地充当间谍,派自己的儿子季杼到戈地诱惑麻痹戈豷。
当时,有个名叫伯靡的人,原是相的臣下。寒浞夺取王位后,他逃到有鬲氏(今山东)。他听到少康准备兴复夏室,于是就招集流亡,积极策应。《左传》中记载:"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由是遂亡。"伯靡在有鬲氏征集斟灌、斟鄩两族残部,组成军队,配合少康。斟灌氏、斟鄩氏的臣民与过浇本来就有亡国之恨,因此斗志高昂。少康在他们的支持下,在过地击败有穷军队,杀死了过浇。少康的儿子季杼在戈地消灭了戈豷。入主夏室四十年的有穷氏政权从此瓦解,伯靡等迎少康回到夏邑,恢复夏朝政权,史称"少康中兴"。
少康恢复夏王朝之后,"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少康是夏室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自太康失国后,前后七十年,历太康、仲康、相和少康,才重新恢复夏王朝。少康在位期间,勤政爱民,关心农事,恢复禹绩,承传旧物,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少康在位二十一年。
杼,姓姒名杼,又称季杼、后杼,少康的儿子。杼曾参加过他父亲少康领导的恢复夏室王朝的斗争,并立下了汗马功劳。少康恢复夏室后,准备征讨东夷,但不久因病而死。杼即位后,继承少康的遗志,对内发展农业生产,对外积极准备东征。
杼最初建都斟鄩,即太康旧都,后迁于原,旋又南渡黄河,迁都于老邱。《世本》说杼发明了甲和矛。甲是防御的战甲,用厚的兽皮做成。因为有穷氏善射,所以杼为了与其对抗,才发明的甲。矛是进攻的武器。有了甲与矛后,大大增强了夏后进攻和防御的能力,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杼的祖父相曾经发动过征服淮夷、畎夷、风夷、黄夷的战斗。当时东夷有九个部落,称为九夷。相只征服了风、黄二夷,其余七夷没有臣服于夏王朝。杼即位后,为了使东夷臣服,于是亲自率兵东征。杼的东征得到了各诸侯过的支持,因为东征时掠取的财物可以供奴隶主贵族的挥霍,获得的战俘可以充当奴隶。杼东征采取两个步骤。一是征服今河南东部、山东和苏北一带的夷族,因为相曾经征服过这一带,所以进行得很顺利。二是进一步扩大战果,直驱黄海之滨。中国古代称黄海为东海。《古本竹书纪年》说:"征于东海及三寿,得一狐九尾。"三寿在何处,现已失考。但《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青邱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青邱国是传说中东海的一个岛国,那里有"九尾狐"出没。传说"九尾狐"是一种瑞兽,只有太平盛世才能见到。杼东征的"九尾狐",一是说明当时已征讨至黄海之滨,二是说明杼在位时政治清明。
杼东征胜利,得"九尾狐"凯旋后不久便死了,在位十七年。
姒杼
槐,姓姒名槐,又名后芬、后芬发,杼的儿子。
杼死后,槐继立为夏王。由于杼的东征,夏王朝的疆域扩大到了黄海之滨,夏王的威望在各诸侯和方国中得以大大提高。原来一些叛离的小国,又重新臣服于夏后。槐在位时,国内的奴隶主贵族统治得到进一步巩固,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对外关系上,边土安宁,特别是和东夷各族的关系有很大的改善。《古本竹书纪年》说:"后芬即位三年,九夷来御。""后"就是"帝""王"的意思。九夷指: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御"是服侍的意思。槐在位时期,是夏王朝的槐黄时节。槐树开花在夏季,开花时芬芳扑鼻。后人称之为"槐"或"芬"与"芬发",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夏朝的东征,把中原的先进文明传入了淮河泗水流域,也促进了东方夷族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各民族共同的发展。
槐在位四十四年,其死后,由他的儿子芒继承了帝位。
芒,姓姒名芒,又名荒,槐的儿子。
芒继立为夏王的第一年,举行了隆重的祭祀黄河之神的活动,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仪式。夏王朝在有穷国统治的四十年间,由于连年战乱,水利失修,黄河泛滥成灾。少康中兴时,任命商侯冥为水正,负责治理黄河水患。杼、槐二王也很重视水利,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黄河水患得到控制。这本来是广大奴隶通过艰苦奋战而驯服水患、战胜自然的结果。但是,以芒为首的奴隶主贵族却认为是河神的恩赐,因而举行规模盛大的祭祀河神仪式。
夏王芒率领文武百官和各地诸侯、方伯等,聚集于黄河的下游水畔,让倕工吹敲击奏,鼓乐喧天,然后宣读祭文,将猪牛羊等祭品沉入河中。《史记》中说过,当年大禹治水成功,舜帝"锡禹玄圭",即舜帝赐给大禹一块黑色的玉圭。夏王芒在祭祀河神时,也仿制了一支"玄圭"沉于水中,认为这样可以得到河神的庇佑。这种将祭品沉于水中的祭祀仪式史称"沉祭",后来在我国历史上相沿成俗。周代以后,沉祭盛行。《周礼•大宗伯》云:"以埋沉祭山川林泽。"郑玄注释说:"祭山林曰埋,川泽曰沉。"《仪礼•觐礼》也说:"祭川,沉。"
《古本竹书纪年》中说,芒命九夷族"东狩于海,获大鱼",九夷族人将捕获的大鱼献给夏王芒,认为这是河神所赐,是祥瑞的象征。朝中百官以及诸侯方伯都向夏王芒表示祝贺。可见,芒在位期间,与九夷族的关系是很融洽的。现在看来这个大鱼应该是鲨鱼或海豚之类,不会是一般常见的什么大鱼,否则也不必如此兴师动众,将它从千里之外送往都城。
芒在位十八年,死后传位与泄。
泄,姓姒名泄,一作世,芒的儿子。
泄即位后,看到九夷族在槐、芒两代都臣服于夏王朝,就正式赐封九夷族各部落的诸侯爵位。这样,夏王朝与东夷九族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九夷族接受夏王泄的赐封,也说明了他们愿意接受夏王朝的统治。
泄在为二十一年,死后传位与不降。
不降,姓姒名不降,一名降,泄的儿子。泄病死,不降即位。《古本竹书纪年》记载:"不降即位,六年,伐九苑。"九苑是夏王朝时西部的方国。看来,夏室东征夷族后,开始西征羌族了。
不降在位五十九年,是在位最长的夏王。不降晚年,因为儿子孔甲性情乖僻,担心他治理不好国家,决定改变从启以来实行的传子制度,传位与弟弟扃。这种将王位让给兄弟的方式,史称"内禅"。不降禅位后,活了十一年才死。
扃,姓姒名扃,一作局,又名禺,父姒泄,兄姒不降。
扃的哥哥不降年老未死,将王位内禅与他。扃在位二十一年,死后传位与廑。
廑,姓姒名廑,一名顼,又名胤甲,扃的儿子。
《史记•夏本纪》说:"帝扃崩,子帝廑立。"廑在位时夏王朝开始衰落,商的势力开始崛起。他后来迁都于西河,由于天旱,田地失收,社会阶级矛盾恶化。廑在位二十一年。
孔甲,姓姒名孔甲,不降的儿子,扃的侄儿。不降在位时,鉴于孔甲性情乖僻,怕他不能治理好国家,就将王位内禅与弟弟扃,这样在奴隶主贵族内部引起了矛盾。那些拥护扃的奴隶主贵族们就认为不降有圣德。孔甲因为没有继承王位,就怀恨在心,暗中培植力量,伺机谋取王位。廑死后,孔甲被拥立为王,他认为这是上天所赐,所以十分迷信。《史记•夏本纪》云:"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一些为了讨好孔甲的媚臣,就经常弄神祭鬼,政事日趋腐败,诸侯叛乱时有发生。
《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甲即位后,在黄河汉水上出现了一雌一雄两条龙。龙在夏族是被视为神物的,一些媚臣便说这是天帝赐给孔甲驾龙车的。孔甲很高兴,令人捕之。但是谁来饲养呢?孔甲就想到,尧舜时有叫"豢龙氏"的,是豢养龙的能手。就命令手下去寻找豢龙氏的后人。那些小人们就找来一个名叫刘累的人,此人自称其祖先曾向豢龙氏学习过养龙术,并且其技世代相传不衰。孔甲非常高兴,就赐他为"御龙氏"。可刘累饲养这两条龙不久,那条雌龙就死了。刘累怕事情暴露,就暗地里将龙肉剁成肉糜烹给孔甲吃。孔甲吃完后觉得味道鲜美无比,要刘累再做,刘累无法交差,就逃往鲁阳去了。据传晋国范氏就是刘累的后人。后来,孔甲又找到一个叫师门的养龙高手。师门将那条雄龙养得精神抖擞,神采焕发。但这个师门是个很正直的人,常常批驳孔甲对养龙不懂装懂,惹得孔甲恼羞成怒,终于派人将他杀了,尸体埋在城郊的旷野。不久,天降大雨,兼刮大风,等到风停雨止,城外的山林却燃烧起来。孔甲本来就信神疑鬼,这一下便认定是师门的冤魂在作祟,只得乘上马车,赶到郊外去祈祷。祈祷完毕,孔甲登车回城,走到半路,就在车中死去。由此可见孔甲是一个多么糊涂迷信的人。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孔甲非常喜欢打猎,有一次打猎到萯山,因大风而迷了路。于是找到一家农户,正好碰上那家农户的女主人给孩子喂奶。孔甲看见那小孩子长得很可爱,就将婴孩抢了回去。过了两年,男婴学会了走路。一次在宫中走路时碰到一柄锋利的大斧,立毙。孔甲知道后,就叫人作《破斧之歌》,歌辞为:"呜呼!有疾,命矣夫。"用以取乐。《破斧之歌》被称为"东音之始",孔甲也就成了"东音"这个乐调的创始人。可见孔甲是一个多么胡作非为的残暴之人。昔日,大禹娶女娇,女娇因为思念治水在外的大禹,唱过"候人兮,猗"的歌曲,称为南音之始。
孔甲在位期间,肆意淫乱,沉湎于歌舞美酒之中,而且残暴迷信,使得各部落纷纷叛离,夏朝国势愈加衰落,逐渐地走向崩溃的边缘。《国语•周语下》说:"孔甲乱夏,四世而陨。"意思是说夏朝的统治从此发生危机,只过了四代(孔甲、皋、发和桀)便灭亡了。
孔甲在位三十一年,死后传位与皋。
皋,姓姒名皋,又作后昊,一名皋苟,孔甲的儿子。皋即位后,迁都于渑池。
《左传》记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殽在今河南洛阳县北,皋死后葬于此。这里就是春秋时期秦晋两国发生著名的殽之战的地方。
皋在位十一年,传位与发。
发,姓姒名发,又名敬,一作发惠,皋的儿子。《古本竹书纪年》中记载:"后发即位元年,诸夷宾于王门,再保庸会于上池,诸夷入舞。"意思是说,发登位时九夷各族侧立于王门,发在上池会见他们,并论功行赏,然后诸夷献舞。东南夷族的音乐舞蹈就是这时候开始传入中原地区的。
这里有一件怪事。本来按夏朝的制度,新的夏王登位,都要接受各诸侯、方伯的进贡和朝贺。若不能进宫朝贺,必须派专员代替入朝,否则视为失礼。可是到了发登位时,场面异常冷清,许多诸侯与方伯都没有入朝祝贺。奇怪的是九夷诸族反而不敢怠慢,不仅来到夏都进贡与朝贺,还献上东夷乐舞。要知道九夷诸族是泄在位时才封的爵位呢。司马迁说:"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可见这种冷清场面亦有时日了。
发在位十一年,传位与夏朝的后主桀。
桀,姓姒名桀,一名履癸,发的儿子。相传桀文武双全,力大无比,能生擒兕、虎。但他性情暴戾,好色嗜酒。
桀登位后,将都城迁回斟鄩。夏王发在位时,各诸侯方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至桀时,延续了400多年的夏朝,更是德政衰败,民不聊生,危机四伏。但夏桀不思改革,骄奢自恣。有一年,桀发兵东伐有施氏。有施氏战败,准备献城投降。但桀不许他们投降,仍要杀人灭族。后来有施氏投其所好,献了美女妹喜。桀见妹喜美丽异常,满心欢喜,便放过了有施氏,带着妹喜回到夏都。为了得到妹喜的欢心,桀"作倾宫、瑶台,殚百姓之财"。倾宫依山形而建,观之如倾,故名"倾宫"。倾宫内装饰辉煌华美,玉宇瑶台,金柱三千。夏桀就日夜与妹喜在倾宫内饮酒作乐,不问朝政。据说倾宫内修建有很大的酒池,可以航船,那些从各地征来的美女醉而溺死在酒池的事时常发生。这种荒诞无稽的事,却常使妹喜欢笑不已。但妹喜生性怪异,喜怒无常,对这样的事情不久就失去兴趣。而对于那些靡靡之音,妹喜听多了也心生厌恶,后来竟迷上了那种撕裂丝织品的声音。于是夏桀向全国征集大量丝织品,供妹喜撕裂而讨其欢。李商隐《僧院牡丹》诗:"倾城惟待笑,要裂几多缯?"就咏及此事。夏桀也很变态,为了欣赏妹喜的惊恐之状,有一回竟将老虎放入市中,妹喜见到老虎,吓了一大跳,桀于是得到满足。由此可见夏桀的荒淫无道。司马迁说:"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有一位叫终古的夏太史,见夏桀终日穷奢极欲,不理朝政,就向夏桀苦谏,希望他爱惜民力。夏桀不但不听,反而变本加厉,"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终古知道长此下去,夏室必定灭亡,就趁机逃奔到商汤那里去了。之后,另一位大夫关龙逄又冒死进谏。他捧着"皇图"入宫求见。"皇图"中绘有大禹治水和涂山大会的情节,希望夏桀能回心转意,效法先王,发扬大禹时勤俭爱民的传统。夏桀哪里听得进去,竟杀死关龙逄,焚毁了皇图。并警戒朝中大臣,谁再像关龙逄那样进谏,杀无赦。从此无人再敢进谏。老百姓痛恨夏桀,指着太阳咒骂:"时日曷丧,予及尔偕亡。"可见怨恨之深。
由于夏桀的暴虐荒淫,老百姓苦不堪言,因此全国各地的奴隶都起来反抗夏桀。桀为了苟延垂危的统治,召集各族首脑在有仍会盟,结果失败。《左传》说:"夏桀有仍之会,有缗叛之。"会盟失败,说明了夏王朝已经是众叛亲离了。
这个时候,商汤利用人民对夏桀的反抗情绪,先后征服了夏王朝的同盟国:韦、顾、昆吾等。又联合自己的同盟部落发起了对夏的战争。最后夏桀大败,他携着妹喜逃到南巢,被商汤捉捕,囚于亭山,三年后病饿而死。
桀在位五十二年,夏亡。《古本竹书纪年》说:夏朝"用岁四百七十一年"。从夏禹算起至夏桀一共17位帝王(后羿、寒浞不计)。
商汤,姓子名汤,名履,又名天乙、大乙、武汤、武唐、天一汤,所以史称"汤有七名"。在《帝喾》一文中说过,契是帝喾的儿子,商族的祖先。《史记•殷本纪》说:帝喾的次妃简狄在河边洗澡时,"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吞之,因孕生契"。契长大后,协助夏禹治水,因功封于商地,赐子姓。契传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天乙,凡十四世。从契到天乙这十四代,相当于历史上的夏朝。《尚书序》说自契至汤,商族经历了八次迁徙。到汤时,才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一说建都于西亳(今河南偃师),另一说建都于北亳(今山东曹县)。1983年在河南偃师城西发现一座古城遗址,东西宽1200多米,南北长1700多米,经专家考证,这是商汤都城西亳所在地。
夏朝末年,商族逐渐强大。由于夏桀暴虐,民心尽失,商汤决心灭夏。商原来是夏王朝的一个诸侯国,与另一个诸侯国葛毗邻。商汤要统一天下,取缔夏朝,必须先占领葛。孟子说:"汤一征,自葛始。"《孟子•滕文公下》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汤见葛伯不祭祖宗神灵,就派人去责问。葛伯说没有牛羊作牺牲,汤就派人送去,葛伯将牛羊吃了,仍然不祭祀。汤又派人去诘问,葛伯说没有粮食,只好把送来的牛羊给吃了。汤又派人去帮助葛国种田,并且还派些老弱去田间送饭。葛伯竟带人去沿途抢饭,若不给就将送饭的人杀死。汤觉得自己对葛已仁至义尽,于是出兵伐葛。天下的人都说:汤伐葛,"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仇也。"意思说,汤讨伐葛,不是要扩大自己的地盘,而是为了给那些送饭被杀的老百姓报仇。结果一举歼灭了葛国。后来夏桀接见商使,责问商侯为什么要灭葛,商使将事情的经过禀告给夏桀,夏桀也无话可说。
在商汤灭夏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位大贤,那就是左相仲虺和右相伊尹。仲虺的祖先奚仲,作过夏禹的车正,封于薛,后迁于邳。仲虺出身奴隶主贵族,因为不满夏桀的暴虐才投奔商汤的。伊尹则是有莘国的奴隶,善烹饪。他一直就想投奔商汤,苦于找不到机会。后来,有莘侯的女儿嫁给商汤做妃子,伊尹就被当作"媵臣"陪嫁过去了。伊尹利用给商汤做厨子的机会,得以亲近商汤。有一天,伊尹向汤陈说天下大势,劝商汤厉兵秣马以取天下。商汤发现伊尹很有才能,于是就破格提拔为右相。墨子说:"伊挚,有莘氏女之私臣,亲为庖人,汤得之,举以为相。"在仲虺和伊尹的辅佐下,商汤以德治商,国力日强。有一个成语"网开三面"出自《史记•殷本纪》,说的就是商汤的厚德仁慈。商汤有次出巡,看见一个捕鸟的人张开四面网罗,跪在地下祷告:"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商汤觉得这样捕鸟未免太残忍,就叫捕鸟的人撤去三面,说:"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知道后,都说:"汤德至矣,及禽兽。"孟子说:"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书》曰:‘徯我后,后来其无罚。’"说老百姓像久旱望甘霖那样盼望商汤的到来,商汤来了,就不会再受罚了。可见商汤因仁慈宽厚而赢得了天下民心。到后来,除了韦、顾、昆吾等几个诸侯外,大部分诸侯与方伯归顺了商汤。
夏桀得知商侯的势力日渐强大,非常担心,就召商汤入朝。商汤应召,被囚于夏台。伊尹与仲虺闻讯,马上搜集珍宝、美女进献,请求释放商汤。夏桀好色贪财,于是就释放了商汤。商汤回国后,出兵征伐了韦、顾,准备乘胜攻打昆吾。伊尹认为时机尚为成熟,因为昆吾是夏朝的一个大诸侯,国君称夏伯,是夏桀的屏障,倘使出征昆吾,夏桀必定会出兵尽全力保护。于是就献策,叫商汤派使者送厚礼给夏桀,向夏桀朝贡请罪,以便伺机而动。夏桀昏聩透顶,以为商汤请罪称臣,是怕了夏朝,仍旧喝他的酒,作他的乐。第二年,昆吾自恃兵力雄厚,竟率军攻商。伊尹认为时机成熟,罪不在己,就出兵迎战。一举消灭昆吾,杀了夏伯。并且再不向夏朝入贡。夏桀见商汤灭了昆吾,且不纳贡,大怒,于是发动九夷之师伐商。《说苑•权谋篇》说:夏桀"起九夷之师,九夷之师不起。伊尹曰:‘可矣’。汤乃兴师。"与夏军决战于鸣条。由于夏桀昏庸无道,众叛亲离,而商军士气恢弘,因此夏军溃败。
夏桀逃窜南巢,夏亡。
下一篇:民族主义辛亥革命中对满人的屠杀
钱姓排于百家姓中的第二位,虽然起源和来历并不多,但是钱姓人却分布广泛,成为了中国姓氏中的第二大姓。钱姓的主要来源就是彭祖的儿子篯孚,彭祖的真名叫做篯铿,是因为被尧封于大彭而得姓-彭,而他的儿子篯孚因为掌管着钱财,任职钱府上士,所以便为“钱”姓,所以彭钱是一家。...
发布时间:2024-09-20 20:03:27
胡服最早是由春秋战国时的赵武灵王-赵雍引入中原的,因为当时赵国的地形和地理位置都非常不好,常年深受战争威胁,加上赵武灵王继位之后,时局不稳,周边国家都想要攻打赵国,所以赵武灵王便下令让全员都推行胡服,并且学习骑射,相较于宽大的汉服更加便于行动。...
发布时间:2024-09-20 19:05:44
赛艇运动起源于英国的泰晤士河上,当时还是17世纪,英国泰晤士河上的船工在工作之余经常会举办一些赛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俗,在1715年的时候,为了庆祝英王的卫冕,所以第一次正式举办了赛艇比赛,最终在1775年发展为一个正式的运动项目,并且成立了相应的运动俱乐部。...
发布时间:2024-09-20 18:04:28
人们之所以不愿意或者不敢以“宸”为名,主要是因为在古时候“宸”有着“深邃的房屋”的意思,也就是专指皇帝的居住场所,象征着无上的权力,所以“宸”字自然也就成为了禁忌,不过现代人大多是害怕这个字的气势,普通人的命格扛不住。...
发布时间:2024-09-20 17:00:53
商细蕊是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的京剧名旦,很多人都为他和海归商人程凤台的知己故事而动容,但遗憾的是在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商细蕊真正的原型,只能说他可能是作者根据历史上著名的京剧名旦构建的一个角色,因为他和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以及徐碧云等四人的经历和性格都有着极为相似之处。...
发布时间:2024-09-20 16:05:01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除了王朝更替的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还有一些美貌的女子点缀着历史的绘卷,那么在悠悠岁月中有哪些著名的美女呢?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5:04:04
谈及古代帝王,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当属那后宫佳丽三千,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帝王都有那么充实的后宫,比如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就只有一位妻子,是不是让人有点不敢相信,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4:01:05
自古无情帝王家,说到帝王的爱情多是奢望,很多帝王后宫的妃子换了一个又一个,几乎都是薄情寡义的,但是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有例外,有的皇帝便与众不同,特别的长情,下面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历史上最长情的皇帝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3:03:24
可以说人的成长伴随着无数的武侠剧,尤其是电视剧中的那些绝世高手更是让人影响深刻,有不少人小时候都幻想过可以武功盖世,一统江湖,那么有人知道武侠剧中有哪些绝世高手吗?下面小编为大家盘点一下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2:02:19
古装电视剧中有许多的美丽的女子,她们身着美丽的衣裳,一举一动摇曳生姿,美得让人挪不开双眼,可以说是一场视觉盛宴,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盘点一下那些古装美女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1:09:01
近年清朝古装剧收视率暴涨,这些电视剧不仅剧情引人入胜,身着清装的美人也同样吸引了不少目光,有着让人过目不忘的美貌,那么清朝古装剧中有哪些美人呢?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1:02:08
养龟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小青龟,这种乌龟乖巧可爱以及性情温顺,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小青龟来饲养,不过一直都是见到小青龟都比较小,这不禁令人好奇这种乌龟能长多大?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小青龟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0: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