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姓作为百家姓中的第三大姓,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多姓氏融合的姓,它的来源包含了姬姓、妫姓、芈姓、姚姓、姒姓以及荀姓等多个姓氏的人,不过孙姓的始祖主要还是一位叫做孙乙的人,当时以祖父惠孙的字为自己的姓,才造就了后来的孙姓。...
发布时间:2024-09-20 21:05:46
“人民”这个淳朴的字眼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周恩来在对气象工作的众多指示、讲话中无不体现了这一伟大的思想。1969年2月7日,周恩来在听取中央气象局等部门代表汇报时指出:“气象工作对国计民生各方面都有直接影响。我们研究气象就是使一切有生命的力量都能够很好地生存,让植物、动物很好地生长,就是为了保护人民,首先是保护劳动人民。”研究周恩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心竭力保护人民的思想,不仅对发展我国气象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的建设,改进工作作风都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频繁。在众多的自然灾害中,70%以上是洪水、台风、冰雹、寒潮、霜冻、干旱等气象灾害。这些灾害每年在工业、农业、林业、水利、航运、铁道、渔业、牧业等方面造成的损失约为600亿元至1800亿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周恩来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中,始终把人民的安危挂在心头。他反复提醒气象工作者要狠抓对国计民生影响极大的灾害性、转折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不断提高预报水平,尽量减少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要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气象工作的根本宗旨。1954年1月28日,周恩来亲自签署并以他自己的名义颁布了《关于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和预防工作的指示》。他明确指出:“现有中央气象台、各区气象台以及各地气象预报台站,对于台风、寒潮和随之而来的大范围的暴风雨(雪)和霜冻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警报必须力求迅速、准确,对于灾害可能发生的地区和时间,应注意具体、明确,如预报、警报发出后,天气形势有了新的变化,并应及时发出修正和补充。”他同时强调说:“气象科学为一年轻的科学,目前我国的技术条件和设备,尚不能满足各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还需要在测报台站建设、干部培养训练和气象科学研究等方面,继续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天气预报质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新中国气象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无不凝聚着周恩来的心血,闪耀着气象工作是保护人民的思想光辉。
早在全国解放以前,周恩来就关心着人民气象事业的发展。在战火纷飞的1948年的一天,解放区的气象人员,收到一包捆得整整齐齐的印刷品,打开一看是几本气象杂志,还有一张天气图,上面写着:这张图不要丢掉,可能有用处。下面签着“周恩来”三个字。新中国建立之初,千头万绪、百废待兴,就在政务十分繁忙的情况下,他还在操持着新中国气象事业的建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全国上下普天同庆。10月13日,陆定一代表周恩来找著名气象学家涂长望谈话,委托他开始筹建新中国的气象管理机构。12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批准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气象局。这是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较早的一个直属局。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军委气象局在接管、整顿旧中国遗留气象台站的基础上,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在全国初步建立起严密监视天气变化和气候变化的新中国气象台站网。这些台站为保障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沿海岛屿,进军大西南以及抗美援朝,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气象服务。1953年,我国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8月1日,周恩来又不失时机地与毛泽东共同签署了气象部门由军队建制转为地方建制的命令。命令说:“现在,中央气象局无论在整顿组织,培养干部,建设台站,统一制度、规范和进行气象服务等方面,都开始走上轨道。今后,在国家开始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计划的时期,气象工作又须密切地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使之一方面既为国防建设服务,同时又为经济建设服务。”从此,我国气象部门遵照毛泽东、周恩来的指示,在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转建命令发布的同时,气象局的名称也由周恩来亲自核定为中央气象局。
在周恩来的亲切关怀下,广大气象工作者在旧中国气象事业极其薄弱的基础上加快了气象台站的建设速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我国已拥有包括中央气象台在内的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兰州、成都等7大区域气象中心和遍布全国各地2600多个气象台站,初步建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气象综合探测系统。它们昼夜监视着天气变化,是全国人民忠实的风云哨兵,努力实践着周恩来关于气象工作是保护人民的光辉思想。
气象科技的腾飞,关键在于人才;气象事业的发展根本在于队伍的素质。我国气象科技人才奇缺,各个领域都急需培养一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敬业爱岗,有真才实学的专门人才。周恩来不仅重视气象台站的建设,对气象科技人才的培养、气象队伍的建设也十分关心。
建国初期,全国仅有气象人员654人,气象科技人才更是寥寥无几。为了满足气象台站网建设和开展气象服务的需要,军委气象局确定了“短期的、操练式的,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大量培养训练干部的原则”,培训了大量的观测员和助理预报员。1972年7月30日,周恩来批示,气象部门人不够,要从“五七干校”调回,或者将转业或遣散走的调回。后来,在周恩来的关心下,经国务院批准,气象部门先后办了南京气象学院、北京气象学院、成都气象学院以及湛江气象学校、南昌气象学校、兰州气象学校等大中专院校。周恩来对青年人才的成长尤为重视。他说:“青年要锻炼,应以四海为家。不但要以四海为家,也要以五洲为家。”
广大气象工作者不负周恩来的厚望,以高山为家,与海岛作伴,常年工作在风雪高原、戈壁沙漠、高山海岛。那里自然条件恶劣,工作生活艰苦。对于这些,周恩来常挂记在心头。1964年10月下旬,他指出:“气象部门西北高原边远站很艰苦,可考虑实行轮换制。”现在,气象部门艰苦台站实行的轮换制正是在周恩来的关怀下开始并延续至今的。一批又一批气象工作者在轮换的过程中坚守在荒无人烟的气象台站,始终不渝地遵照周恩来的指示精神观天测地,搏击风云。
提起周恩来对基层同志的关心和爱护,气象科技人员感受更深。1965年6月19日9时,周恩来、陈毅等同志从新疆和田飞往开罗,在飞越明铁克山口时,于208号专机上向气象哨、导航台发去慰问电。慰问电说:“你们为了保证安全航行,克服重重困难,不怕艰苦,在高山辛勤工作,在我们飞越国境的时候,特电慰问,希继续努力。”1973年,周恩来在审查党的十大代表名单时指出:“气象人员队伍很大,有几万人,有的在高山、边境,条件很艰苦,应有气象部门的一名代表。这个代表应选一名气象科技人员。”周恩来对气象事业的重视和关心,真可谓“一枝一叶总关情”,连选举党代表这样庄重的事,他都忘不了气象科技人员。可见,气象工作这项保护人民的事业已深深印在共和国总理的心坎上。
天气现象十分复杂,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更是捉摸不定。要深刻地认识大气现象,准确地预报各种天气,做到准确、及时,就必须加强气象科学研究和提高现代化水平。
周恩来对气象科研工作十分关心,给予了许多指示。1971年5月14日,周恩来看了《参考消息》发表的《世界气象变化反常》、《亚非拉许多地区气候反常》的报道后,要求气象局要好好研究一下这个问题。1972年7月30日,他在给叶剑英、李先念等同志的批示中说:“要打破军民界限,共同协力,军民两用,预防各种气象变化,特别要防气流、大风突变转向。总结经验,并且要考虑到空中有无新的因素、元素增变。”气象部门遵照他的这些指示,加强了气象科学研究和探测工作,对摸清我国天气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发现了许多新的现象,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为探测、预报我国的天气收到很好的效果。
周恩来以其深邃的战略眼光洞察到加强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1972年,中央气象局提出上海以北的沿海地区没有测台风的雷达,台风到黄海后,测不到其位置,要求在这一带安装测台雷达时,他给予了大力支持。现在,北方沿海地区增加的测台雷达站,就是在他的关怀下建立起来的。1969年1月29日,周恩来说:“应该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气象火箭也要搞。”1970年12月24日他又批示:“这两种卫星规划是否已经落实,承制单位和协作地区是否已经可靠,排列时间是否恰当,均请你们再谈一次,以便正式列入"四五"计划。”广大气象科技人员把周恩来的指示化作实际行动,坚持不懈地攀登气象业务现代化高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1988年9月和1990年9月,我国先后成功地发射了“风云一号”第一和第二颗极轨试验气象卫星。1997年6月
10日,我国第一颗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又由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升空。周恩来生前的夙愿终于实现了。特别是“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发射成功,将大大提高我国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能力,是气象部门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保护人民的重要手段之一。
气象无国界,为了扩大国际气象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我国就恢复在世界气象组织中的合法席位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72年2月25日,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致函各国外交部长,通报了表决结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是中国在世界气象组织中唯一的代表,恢复了我国的合法席位。从些,中国开始在这一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邹竞蒙连任两届世界气象组织主席一职,成为在联合国专门机构中担任最高职务的中国人,这充分表明中国的气象事业发展水平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公认。
要有效地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准确的天气预报是前提,但各地能否充分重视和及时应用气象预报,积极地采取预防措施则是关键。对此,周恩来特别强调道:“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于得到是项预报、警报时,应在统一的领导下,及时派遣干部,深入群众,动员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抢救工作,以防止或至少减轻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资财的损失。”每当他看到气象部门预报有重大灾害性天气时,都是很快就作出批示。据不完全统计,周恩来对气象服务、防灾减灾的批示、指示有20多次。1969年的第三号台风,其强度之大和影响范围之广均是历史上罕见的。7月26日,周恩来知道这一消息后,批道:“第三号台风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前进,27日至28日晚登陆,地点泉州至珠江口,但不排除在闽北、浙南登陆的可能,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以上,并有暴雨,如风力不减,破坏力就很大,希望有关部门注意。”周恩来在批示中对台风的时速、登陆地点、风力都写得十分清楚,目的就是为了让有关地方、部门能够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由于周恩来指示的下达,沿海各地加强了防台抗台工作,大大减轻了台风造成的损失,海上无一人死亡,陆上伤亡也很少。据当地老人回忆,1922年8月初有个台风也在这个地区登陆,风力没有这么强,潮水也没有这么高,但造成6万多人死亡。当时,尸横遍野,瘟疫蔓延,惨不忍睹。新旧社会对比,真是天壤之别。1972年5月,内蒙古、京津地区出现大风天气,江南持续降雨。周恩来看了中央气象局的《天气公报》后批示:“即送华国锋同志办,嘱农林部与风雨严重的省份、地区保持联系,唤起他们注意,并做好预防和补种准备。”从如此详细的批示到一个“唤”字,我们不难看出周恩来心系人民的一片真情。
周恩来认为,气象工作者要保护好劳动人民,就必须永远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每时每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就必须经常深入到群众中,深入到服务第一线,随时随地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心中有数。1969年1月下旬的一次强寒潮,席卷了全国,很多地区下了冻雨,致使全国大范围交通受阻。更严重的是,电力线网和通信线路,被沉重的冰凌压断。大片地区停电,通信中断,对国计民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周恩来得知这场寒潮造成的严重灾害后,十分焦急。他两次紧急召集邮电部、气象局的同志研究这一问题,讨论应急措施。2月7日他在与气象工作者谈话时说:“气象对邮电、铁路、交通、工业、农业、航海、航空、牧业、渔业等各方面都有影响,劳动人民的各种正常的生产都要受到影响。气象人员要到现场去看看,懂得一些气象对劳动人民生活,海上航行,铁路交通运输影响的情况。你们搞过这方面的工作没有?应该搞,要不你们怎么做好工作。”为了让老百姓能够听懂气象预报,周恩来要求气象部门发布天气预报时要通俗易懂。在与气象科技人员谈到为什么会出现冻雨时,他说:“冻雨就是老乡所说的冰凌,不要用气象术语,人家都不懂,气象用语要通俗化。”
正是出于对群众的爱护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周恩来既对气象工作者的成绩给予热情的鼓励,也对气象工作提出严格的要求。1959年4月14日,周恩来在关于吕泗洋海上风暴事故的报告上批示:“请今中央气象局查明气象预报是否准确和应负的责任。”当然,周恩来对气象工作的失误,更多的是给予帮助、教育。1972年第三号台风预报失败后,周恩来在中央气象局给国务院所写的检查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并委托李德生同志找中央气象局的领导谈话,指出不仅要在思想上检查,还要在技术上、条件上(包括设备、人员)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地改进工作,提高预报水平。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对台湾同胞的安危,周恩来更是关怀备至。在周恩来看来,台湾同胞虽然不能同大陆人民共享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但理应受到祖国人民的关心和爱护。1972年8月14日,中央气象局在《天气公报》中说,第9号台风将影响我国台湾省。周恩来看后,马上批示:“可立即经气象局系统(或经总政)告我福建前线,用作向台湾同胞的宣传消息,告以预防台风袭击和祖国周胞的关心。”后来,周恩来又亲自审定了气象部门对台湾广播的第一份台风警报稿,还在稿件的最后加了一句:“祝祖国同胞晚安。”作为一代伟人,周恩来高瞻远瞩,通过一份普通的天气预报,给台湾同胞送去的却是党中央和祖国人民的满腔热爱之情。
48年来,我国气象工作者牢记周恩来气象工作是保护人民,首先是保护劳动人民的教导,经过几代气象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不断把有中国特色的气象事业推向前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目前,我国的气象业务现代化水平已达到发展中国家领先水平、发达国家80年代中后期水平,某些方面的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今天,我们重温周恩来关于气象工作是保护人民,首先是保护劳动人民的思想,不仅要毫不松懈地加快气象事业的发展速度,让气象科技在为保护人民方面不断作出新的贡献;还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把“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准,扎扎实实,一心一意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更好地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让周恩来这一思想永远光耀当代,惠及神州。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报社)
《周恩来百周年纪念论文集》
钱姓排于百家姓中的第二位,虽然起源和来历并不多,但是钱姓人却分布广泛,成为了中国姓氏中的第二大姓。钱姓的主要来源就是彭祖的儿子篯孚,彭祖的真名叫做篯铿,是因为被尧封于大彭而得姓-彭,而他的儿子篯孚因为掌管着钱财,任职钱府上士,所以便为“钱”姓,所以彭钱是一家。...
发布时间:2024-09-20 20:03:27
胡服最早是由春秋战国时的赵武灵王-赵雍引入中原的,因为当时赵国的地形和地理位置都非常不好,常年深受战争威胁,加上赵武灵王继位之后,时局不稳,周边国家都想要攻打赵国,所以赵武灵王便下令让全员都推行胡服,并且学习骑射,相较于宽大的汉服更加便于行动。...
发布时间:2024-09-20 19:05:44
赛艇运动起源于英国的泰晤士河上,当时还是17世纪,英国泰晤士河上的船工在工作之余经常会举办一些赛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俗,在1715年的时候,为了庆祝英王的卫冕,所以第一次正式举办了赛艇比赛,最终在1775年发展为一个正式的运动项目,并且成立了相应的运动俱乐部。...
发布时间:2024-09-20 18:04:28
人们之所以不愿意或者不敢以“宸”为名,主要是因为在古时候“宸”有着“深邃的房屋”的意思,也就是专指皇帝的居住场所,象征着无上的权力,所以“宸”字自然也就成为了禁忌,不过现代人大多是害怕这个字的气势,普通人的命格扛不住。...
发布时间:2024-09-20 17:00:53
商细蕊是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的京剧名旦,很多人都为他和海归商人程凤台的知己故事而动容,但遗憾的是在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商细蕊真正的原型,只能说他可能是作者根据历史上著名的京剧名旦构建的一个角色,因为他和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以及徐碧云等四人的经历和性格都有着极为相似之处。...
发布时间:2024-09-20 16:05:01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除了王朝更替的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还有一些美貌的女子点缀着历史的绘卷,那么在悠悠岁月中有哪些著名的美女呢?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5:04:04
谈及古代帝王,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当属那后宫佳丽三千,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帝王都有那么充实的后宫,比如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就只有一位妻子,是不是让人有点不敢相信,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4:01:05
自古无情帝王家,说到帝王的爱情多是奢望,很多帝王后宫的妃子换了一个又一个,几乎都是薄情寡义的,但是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有例外,有的皇帝便与众不同,特别的长情,下面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历史上最长情的皇帝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3:03:24
可以说人的成长伴随着无数的武侠剧,尤其是电视剧中的那些绝世高手更是让人影响深刻,有不少人小时候都幻想过可以武功盖世,一统江湖,那么有人知道武侠剧中有哪些绝世高手吗?下面小编为大家盘点一下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2:02:19
古装电视剧中有许多的美丽的女子,她们身着美丽的衣裳,一举一动摇曳生姿,美得让人挪不开双眼,可以说是一场视觉盛宴,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盘点一下那些古装美女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1:09:01
近年清朝古装剧收视率暴涨,这些电视剧不仅剧情引人入胜,身着清装的美人也同样吸引了不少目光,有着让人过目不忘的美貌,那么清朝古装剧中有哪些美人呢?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1:02:08
养龟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小青龟,这种乌龟乖巧可爱以及性情温顺,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小青龟来饲养,不过一直都是见到小青龟都比较小,这不禁令人好奇这种乌龟能长多大?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小青龟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0: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