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姓作为百家姓中的第三大姓,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多姓氏融合的姓,它的来源包含了姬姓、妫姓、芈姓、姚姓、姒姓以及荀姓等多个姓氏的人,不过孙姓的始祖主要还是一位叫做孙乙的人,当时以祖父惠孙的字为自己的姓,才造就了后来的孙姓。...
发布时间:2024-09-20 21:05:46
2015年7月31日,中国最后一名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张劲夫同志离世!
作为中国最后一位中顾委常委,他始终奋斗在革命的第一线,为改革鞠躬尽瘁,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向科技进步的新时代。
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留下的革命精神将永世长存!
张劲夫,出生于1914年6月6日,是安徽省合肥县的“虎仔”。早年家贫,这位来自农村的穷苦孩子因亲眼目睹母亲向学校送柴给自己抵膳费的情景,便立下志愿要当教师养活家人。
后来经人推荐,去了陶行知在南京办的晓庄师范学校,却在晓庄遇上了人生的导师,陶行知先生。
1930年,他跟随陶行知,参加护校运动,在山海工学团学习、工作了四年。
张劲夫说:“陶夫子是促使我提着头去找共产党的重要推动力。”
于是,他从1935年入党到一直到抗战结束,从地下转入到敌后,作为一个安徽人,在苏皖敌后的战场上发挥自己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被调入到中央工作,主持新中国的科技工作。
他是中科院的小学生
才到中科院,张劲夫就面临了诸多困难,最主要的就是来自内部的不和!
在张劲夫领导中科院的时候,科技工作者主要是民主党派人员。
民盟中央曾有一个“科学规划问题”小组,其成员有5人,即曾昭抡、千家驹、华罗庚、童第周、钱伟长。
于是,他们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对于有关我国科学体制问题的几点意见》,书中表示“外行不能领导内行”,其目的是直接针对的张劲夫等中共派来的领导,称他是“外行”。
可张劲夫完全不在意,他非常尊重科学,重视人才,身上既有军人的果敢,又有文人的细腻。
上任之初,他就以一个“小学生”的态度走上了岗位,并向科学家们表示:
“我不懂科学,来当学生,向大家学习,一起做好向科学进军的工作”;“我要做‘思想的桥’、‘感情的船’,我们的底子差,只有靠大家,才能做好‘向科学进军’的工作”;
“科学家是我们的‘国宝’,是‘纵通专家’,而我是‘杂家’,专起上传下达和‘连横’作用”。
怀着一种谦虚的态度,他不仅精心尽力地为这些科学家创建良好的环境,亲自要来了新建的西苑大旅社三座大楼,作为中科院办公地点,真正解决了科学家们的后顾之忧。
还给予了广大科教人员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无微不至的关爱。
在会场演讲时,他时常说:“我这个副院长,就是给你们做后勤工作的,我要让中科院变成清净的科研园地,让你们安安心心地搞科学研究,只要你们做出成果,我给你们拎包都可以。”
作为一位副部级领导,不仅没有对人民指手画脚,还把自己摆在人民公仆位置,踏踏实实的做事,这样的精神放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
向毛泽东要“尚方宝剑”
1957年反“右派”开始后,主抓科研工作的张劲夫时常坐卧不宁。
他希望保护好科学家们的工作积极性,不让“反右”运动将刚刚开创的新局面破坏掉,令“向科学进军”的计划流产!
可是要出台保护科学家的政策,就必须经过毛泽东的亲自批准。
在那个人人自危的时代中,张劲夫踌躇许久,毅然顶着极大的风险去见毛泽东,见到主席后,张劲夫开门见山。
说:“主席啊,我来向你请示,你不是让我们向科学进军吗?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物以稀为贵’,向科学进军要靠科学家,中国现在科学家很少。还要培养新生力量,现在有的老科学家是宝贝,是‘国宝’啊!因此,我的意见是要采取保护政策。不然向科学进军,12年规划就很难实现。”
毛主席听后,十分惊讶:“你张劲夫竟敢提这样的意见?!”但稍思索后说:“好哇!有道理。‘物以稀为贵’,是这样的嘛!”
1958年,毛泽东同志参观中国科学院科研成果展览,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张劲夫(左二)陪同
从主席这里拿到了“尚方宝剑”,张劲夫很快找到了总书记是邓小平,两人商定一番。
从中共中央下发了文件,文件划清了几个划“右派”的界限:例如,规定日内瓦会议后回国的科学家不参加运动,其中包括钱学森等好几百人。
张劲夫说,这些人刚刚从国外回来,国内什么情况也不知道,你怎么能让他参加反“右派”呀?要把科学家的政治与思想问题分开,一时分不清的,允许作为思想问题对待。
至于方式方法问题,有一些老科学家,自尊心强得很。你要他参加批评会、斗争会,他吃不消的,有的还可能自杀。所以对他们在平常讲的一些不同意见,谈谈话就算了。个别谈,不参加会,谈而不斗,谈而不批。
正是他的仗义直言,保护了一批科学家。
当时沈阳金属所葛庭燧研究员,搞金属内耗研究的。所党委向沈阳市委汇报了他的很多言论,要定他为“右派”。张劲夫听说之后,立即坐飞机到沈阳去制止。
他说:“中央有文件的,科学院的直属研究所的科学家我要负责,我们科学院不同意给他划右派。”
在他的据理力争之下,葛庭燧才幸免于难。
维护真理,两次冒犯主席
在科学院,有一个叫杜润生的科学家,曾 在1955年因为农业合作化运动中被毛泽东主席批评,称他“像小脚女人走路”,于是被降职来院工作。
可在张劲夫参加十二年科学规划工作的过程中,却发现杜润生有非同一般的才干,就建议中央把杜润生留在科学院的领导岗位上,他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周总理等人的支持。
可提升杜润生后,张劲夫就毛泽东的严厉批评。
事情是这样的:1960年苏联撤退专家期间,苏联科学院发了一封电报给中国科学院,要求派一个科学家来中国考察人参问题。
中国科学院分管外事和生物学部的一位副秘书长未经请示就擅自答应了。电报按中苏两国科学院交往的惯例是用秘书长杜润生署名。
毛泽东对科学院在苏联撤退专家的情况下还复电同意他们的人参专家来华的事情十分恼火,就要追究杜润生的责任。
了解情况后,张劲夫很紧张,却敢于站出来说:“总之是科学院的事,我来负责。”
于是,他找到周总理,亲自汇报了事情的始末,并指出因此事而批评杜润生是不公道的。
这是张劲夫因为科学家,第一次冒犯主席,因为他的据理力争,最终成功化解了苏联人参专家事件。
他第二次冒犯主席,却是因为小小的麻雀。1959年9月,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中提出麻雀作为“四害”之一,必须要除!
但中科院的一些知名生物学家则不同意消灭麻雀,他们认为麻雀吃稻谷,也吃害虫,有害也有益。主张“控制雀害,不能消灭麻雀”。
并举出国外历史上消灭麻雀的实例,指出利害关系:1744年,普鲁士国王下令消灭麻雀,结果果子、树叶都被害虫吃光了;1950年,法国滥捕麻雀发生虫灾,农作物大歉收。
张劲夫感到消灭麻雀的事情关乎国家重大利益,于是以个人名义写了《关于麻雀问题向主席的报告》,将《科学简讯》生物学家的不同意见一并呈送主席。
在反“右倾”风声鹤唳之时,张劲夫此举真是吉凶难测!
1960年3月,好消息终于传到了中科院,毛泽东正式批示:“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虫。”
在真理面前,张劲夫不顾个人安危,上书直言,可谓是真正的虎胆公心!
张劲夫(右二)
被打成“反党集团”的老革命
1966年,文革开始,在江青的“知识分子是臭老九”叫嚣声中,1967年1月,张劲夫等中科院的领导被打倒,成了“张劲夫反党集团”,被夺了权,抄了家,还被关进了“牛棚”。
他们先是让张劲夫在力学所工厂劳动,并派红卫兵监督。然后,又把他弄到地球物理所,再到北郊地理所。
在地理所有个造反派,是个复员军人,一直对他拳打脚踢。
那段时间里,他动不动就被拉出去批斗,每个单位的造反派的人都不甘落后,因为科学院在京有几十个单位,张劲夫就被轮流批斗了好几年,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次,还有人计算过先后多达几百次。
造反派的说他是刘少奇的人,还审问他从刘少奇那儿领了什么黑指示,并要他交代是怎么样在科学院贩卖的,还要他说出同党的名单。
在那样险恶的环境中,张劲夫依旧保持了他一身傲骨,从不上推下卸,直言说,他自己理解有错误,由他自己负责。并表示:“朋友我不卖”。
幸运的是张劲夫独特的人格魅力,曾感染过无数人,于是在他造批斗时,总有人愿意站出来护着他,甚至连监督他的红卫兵中都有人给予他尽可能的保护,不让其他造反派随便拉出去批斗他。
开批斗会时,一批工人们怕张劲夫不安全,有时有好多人跑到他的前边去,组成一个保护圈,以免退场时被其他造反派抢走接着斗。
在张劲夫住地理所“牛棚”最难过的时候,就有一位老工人一直维护他。
老工人时常对造反派讲,你们说他这个那个的,你要有证据呀!没有证据不行,我们工人可是实事求是的。并说“我看张劲夫将来还要工作,你们要把他的身体搞坏了,将来要负责的!”
造反派只给张劲夫每月12元的伙食费,每顿饭只准吃5分钱的菜。
食堂的炊事员就经常偷偷往他碗底下多加一个菜,吃炸酱面时,混着打两份给他。
艰难的时日,一直持续到了1974年国庆节,周恩来总理举行的国庆宴会时,特意邀请了张劲夫。
当张劲夫的名字隔日见报时,总算被解放了!
1979年底,中央决定调张劲夫回故里任职,担任安徽省省长、省委第一书记。回到故里的张劲夫十分高兴,他将自己看作是人民的儿子,不是做官,而是公仆,要伏下身子为人民服务。
他廉洁奉公,只有遇到熟人时,才会自己掏腰包,在家里加几个菜。
下基层调查研究时,也是轻车简从,他和秘书、警卫、调研人员坐一个车,没有警车开道。有时坐火车出行,他还特意坐在硬席车厢,借此机会接近群众,了解民情。
几年中,张劲夫跑遍了全省的角角落落,每年都跑一万多公里,相当于一年一个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基层,他深入实际了解情况,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安徽的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上世纪70年代的张劲夫(左)
一次张劲夫去马鞍山,在离市区还有几十里路的地方,看到路边躺着一个有病的妇女。
他立即下车,要司机送这位妇女到市区医院看病,自己则步行到市区。此事很快传开了,张劲夫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在家乡任职两年四个月,他做了四件事:
一是对农业,他积极赞成在贫困地区搞包产到户;对条件好的地区,则探索多种形式责任制,有统有分,不搞一刀切。二是提出淮河上、中、下游统一治理的建议,被中央采纳。三是抓整顿党风。四是倡导兴办地方工业。
他的贡献被安徽人铭记,并亲切的称他“老省长”。
2015年7月31日23时58分,张劲夫在北京因病去世,廉政爱民的他带着无愧于心的微笑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101岁。
张劲夫真正做到了执政为民,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的好公仆。
中共中央评价说:“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科技和财经战线的杰出领导人。”
钱姓排于百家姓中的第二位,虽然起源和来历并不多,但是钱姓人却分布广泛,成为了中国姓氏中的第二大姓。钱姓的主要来源就是彭祖的儿子篯孚,彭祖的真名叫做篯铿,是因为被尧封于大彭而得姓-彭,而他的儿子篯孚因为掌管着钱财,任职钱府上士,所以便为“钱”姓,所以彭钱是一家。...
发布时间:2024-09-20 20:03:27
胡服最早是由春秋战国时的赵武灵王-赵雍引入中原的,因为当时赵国的地形和地理位置都非常不好,常年深受战争威胁,加上赵武灵王继位之后,时局不稳,周边国家都想要攻打赵国,所以赵武灵王便下令让全员都推行胡服,并且学习骑射,相较于宽大的汉服更加便于行动。...
发布时间:2024-09-20 19:05:44
赛艇运动起源于英国的泰晤士河上,当时还是17世纪,英国泰晤士河上的船工在工作之余经常会举办一些赛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俗,在1715年的时候,为了庆祝英王的卫冕,所以第一次正式举办了赛艇比赛,最终在1775年发展为一个正式的运动项目,并且成立了相应的运动俱乐部。...
发布时间:2024-09-20 18:04:28
人们之所以不愿意或者不敢以“宸”为名,主要是因为在古时候“宸”有着“深邃的房屋”的意思,也就是专指皇帝的居住场所,象征着无上的权力,所以“宸”字自然也就成为了禁忌,不过现代人大多是害怕这个字的气势,普通人的命格扛不住。...
发布时间:2024-09-20 17:00:53
商细蕊是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的京剧名旦,很多人都为他和海归商人程凤台的知己故事而动容,但遗憾的是在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商细蕊真正的原型,只能说他可能是作者根据历史上著名的京剧名旦构建的一个角色,因为他和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以及徐碧云等四人的经历和性格都有着极为相似之处。...
发布时间:2024-09-20 16:05:01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除了王朝更替的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还有一些美貌的女子点缀着历史的绘卷,那么在悠悠岁月中有哪些著名的美女呢?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5:04:04
谈及古代帝王,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当属那后宫佳丽三千,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帝王都有那么充实的后宫,比如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就只有一位妻子,是不是让人有点不敢相信,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4:01:05
自古无情帝王家,说到帝王的爱情多是奢望,很多帝王后宫的妃子换了一个又一个,几乎都是薄情寡义的,但是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有例外,有的皇帝便与众不同,特别的长情,下面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历史上最长情的皇帝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3:03:24
可以说人的成长伴随着无数的武侠剧,尤其是电视剧中的那些绝世高手更是让人影响深刻,有不少人小时候都幻想过可以武功盖世,一统江湖,那么有人知道武侠剧中有哪些绝世高手吗?下面小编为大家盘点一下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2:02:19
古装电视剧中有许多的美丽的女子,她们身着美丽的衣裳,一举一动摇曳生姿,美得让人挪不开双眼,可以说是一场视觉盛宴,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盘点一下那些古装美女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1:09:01
近年清朝古装剧收视率暴涨,这些电视剧不仅剧情引人入胜,身着清装的美人也同样吸引了不少目光,有着让人过目不忘的美貌,那么清朝古装剧中有哪些美人呢?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1:02:08
养龟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小青龟,这种乌龟乖巧可爱以及性情温顺,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小青龟来饲养,不过一直都是见到小青龟都比较小,这不禁令人好奇这种乌龟能长多大?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小青龟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0: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