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姓作为百家姓中的第三大姓,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多姓氏融合的姓,它的来源包含了姬姓、妫姓、芈姓、姚姓、姒姓以及荀姓等多个姓氏的人,不过孙姓的始祖主要还是一位叫做孙乙的人,当时以祖父惠孙的字为自己的姓,才造就了后来的孙姓。...
发布时间:2024-09-20 21:05:46
汉墓壁画上可以见到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面
唐代壁画上的场景已变成了众人围坐在一起的会食
青海喇家遗址出土的面条
新疆唐代墓葬出土的饺子
文 / 刘欣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王仁湘近日在北京考古书店做了一场以“味外之味——餐桌上的历史风景”为主题的讲座。该讲座从考古的视角,讲述了中国人自古到今是如何对待吃饭这件事的。
考古发掘跟“吃”这两件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关系很密切:鼎、簋(guǐ)、甑(zèng)、甗(yǎn)、簠(fǔ)、豆,这些青铜器中常见的器型,原本都是食器;胡椒、花椒、高良姜这些调味料,在曾侯乙战国墓和马王堆汉墓里都有发现;鸡鸭鱼骨在各种墓葬发现的也都不少;而青海喇家遗址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祖先们吃剩下来的面条,这就比较罕见了;新疆吐鲁番阿斯塔拉唐墓也发掘了不少点心实物,其中就有饺子,与现代常见的饺子在大小和形状上几乎一模一样。
从分餐到会食
要说吃得从坐开始说起。孔子曾说:“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古人都是席地而坐,设席每每不止一层。紧靠地面的一层称筵,筵上面的称席。筵席之称,由此而来。进餐方式除了席地而坐外,有身份的贵族凭俎案而食。后来我们常说的“举案齐眉”的案指的就是这个。
在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些用于饮食的木案。这些木案平面多呈长方形,长约1米,宽约30厘米,木案下方有木条做的支架,高度仅15厘米左右。木案出土时,案上还放有多种酒具。在遗址中还发现了与木案形状相近的木俎,也是长方形,略小于木案。俎上放有石刀、猪排或猪蹄等,这应是放置祭祀牲畜的祭俎。
在夏商时期墓葬中也发现有俎案,这些俎案由木、石、铜等各种不同的材质制作,木质多施以红色,再以白、黄、蓝、绿等色绘上图案,石质、铜质多保持材质本色。
王仁湘认为,以小食案进食的方式最晚在龙山文化时期便已出现。陶寺遗址的发现,不仅将食案的历史提到了4500年以前,而且也指出了分餐制在古代中国出现的源头,古代分餐制的发展与这种小食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小食案是礼制化分餐制的产物。
在汉墓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经常可以看到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面。《史记·孟尝君列传》里也有分餐制的佐证:战国四君之一的孟尝君田文广招宾客,礼贤下士,平等对待前来投奔的数千食客,无论贵贱,都同自己吃—样的食物。一天夜里,田文宴请刚刚投奔自己的侠士,有人无意间挡住了灯光,侠士以为自己吃的饭与田文两样,一时间怒火中烧,起身就要离去。田文赶紧亲自端起自己的饭菜给侠士看,原来他们所用的都是一样的饮食。侠士愧容满面,当下拔出佩剑,欲自刎以谢误会之罪。
可这似乎与中国人热热闹闹围桌会食的聚餐传统有些不一样。
王仁湘说,会食制应该出现在唐代引进胡人的高桌大椅之后。“中国古代饮食方式的改变,确实是由高桌大椅的出现而完成的,这是中国古代由分食制向会食制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唐代时椅子就已经很流行了,“敦煌473窟唐代宴饮壁画,画中绘一凉亭,亭内摆着一个长方食桌,两侧有高足条凳,凳上面对面地坐着9位规规矩矩的男女。食桌上摆满大盆小盏,每人面前各有一副匙箸配套的餐具。这已是众人围坐一起的会食了。”他说。
从叉子到筷子
人们吃饭一般有三种工具:手指、叉子和筷子。用叉子的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用手指抓食的人生活在非洲、中东、印度尼西亚及印度次大陆的许多地区,用筷子的人主要分布在东亚大部。
使用筷子固然是中国的古老饮食传统,但实际上,勺子和叉子也曾在古代中国扮演过相同的角色。王仁湘介绍,考古学证实,中国的餐叉出现在4000多年前,而随着西餐传入的餐叉却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华夏先民的主食是粥饭,副食为羹汤,这些都不便直接用手指抓食。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一般都有骨质餐匙的出土。黄河下游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居民,也时兴使用餐匙进食,而且他们的餐匙制作大都十分精巧,包括一些器形标准的勺形匙,还有一些蚌质餐匙。大汶口文化许多精美的餐匙都被作为随葬品放在了死者的墓中,发掘时看到餐匙常常握在死者手中。在长江流域也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的骨质餐匙。河姆渡文化居民有相当精美的鸟形刻花象牙餐匙和标准的勺形餐匙。那时冶金术尚未发明,因此餐匙的制作主要以兽骨为原料,而且形制分为勺形和匕形两种。匕是餐勺在古代中国的通名,但现在,匕的这一古意已经完全消失。
餐叉也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但在地域上并不普及。甘肃武威市皇娘娘台齐家文化遗址曾出土一枚扁平形骨质餐叉,为三齿;另外青海同德一处遗址曾发现过一枚骨质餐叉,为双齿式,全长25.7厘米。这两枚餐叉都出土于西北地区,“这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应当说明那里可能是餐叉起源的一个很重要的地区。”王仁湘说。
餐叉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数量相对较少,王仁湘猜测,“古代餐叉的使用与肉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古代将‘肉食者’作为贵族阶层的代称,餐叉可能是上流社会的专用品,应当不会普及到一般民众中。下层社会的‘藿食者’,因为食物中很难见到有肉,所以用不着制备专门食肉的餐叉。”
而被视为国粹的筷子,出现得并不比勺子晚,《礼记》等文献中多有记载。在考古发掘方面,年代最早的古箸出自安阳殷墟,有青铜箸6支。湖北清江香炉石遗址发掘时,在商代晚期和春秋时代的地层里都出土有箸,有骨箸,也有象牙箸。汉代墓葬如马王堆出土过竹箸。汉箸长度一般为25厘米上下,而从江苏丹徒丁卯桥遗址出土的一批唐代银器中,有箸36支,长度一般在28厘米至33厘米。王仁湘介绍:“元代的箸略有增长的趋势,而到了明清,箸的形制长短粗细已与现代箸差别不大了。”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上一篇:窑洞乡愁
钱姓排于百家姓中的第二位,虽然起源和来历并不多,但是钱姓人却分布广泛,成为了中国姓氏中的第二大姓。钱姓的主要来源就是彭祖的儿子篯孚,彭祖的真名叫做篯铿,是因为被尧封于大彭而得姓-彭,而他的儿子篯孚因为掌管着钱财,任职钱府上士,所以便为“钱”姓,所以彭钱是一家。...
发布时间:2024-09-20 20:03:27
胡服最早是由春秋战国时的赵武灵王-赵雍引入中原的,因为当时赵国的地形和地理位置都非常不好,常年深受战争威胁,加上赵武灵王继位之后,时局不稳,周边国家都想要攻打赵国,所以赵武灵王便下令让全员都推行胡服,并且学习骑射,相较于宽大的汉服更加便于行动。...
发布时间:2024-09-20 19:05:44
赛艇运动起源于英国的泰晤士河上,当时还是17世纪,英国泰晤士河上的船工在工作之余经常会举办一些赛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俗,在1715年的时候,为了庆祝英王的卫冕,所以第一次正式举办了赛艇比赛,最终在1775年发展为一个正式的运动项目,并且成立了相应的运动俱乐部。...
发布时间:2024-09-20 18:04:28
人们之所以不愿意或者不敢以“宸”为名,主要是因为在古时候“宸”有着“深邃的房屋”的意思,也就是专指皇帝的居住场所,象征着无上的权力,所以“宸”字自然也就成为了禁忌,不过现代人大多是害怕这个字的气势,普通人的命格扛不住。...
发布时间:2024-09-20 17:00:53
商细蕊是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的京剧名旦,很多人都为他和海归商人程凤台的知己故事而动容,但遗憾的是在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商细蕊真正的原型,只能说他可能是作者根据历史上著名的京剧名旦构建的一个角色,因为他和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以及徐碧云等四人的经历和性格都有着极为相似之处。...
发布时间:2024-09-20 16:05:01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除了王朝更替的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还有一些美貌的女子点缀着历史的绘卷,那么在悠悠岁月中有哪些著名的美女呢?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5:04:04
谈及古代帝王,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当属那后宫佳丽三千,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帝王都有那么充实的后宫,比如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就只有一位妻子,是不是让人有点不敢相信,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4:01:05
自古无情帝王家,说到帝王的爱情多是奢望,很多帝王后宫的妃子换了一个又一个,几乎都是薄情寡义的,但是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有例外,有的皇帝便与众不同,特别的长情,下面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历史上最长情的皇帝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3:03:24
可以说人的成长伴随着无数的武侠剧,尤其是电视剧中的那些绝世高手更是让人影响深刻,有不少人小时候都幻想过可以武功盖世,一统江湖,那么有人知道武侠剧中有哪些绝世高手吗?下面小编为大家盘点一下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2:02:19
古装电视剧中有许多的美丽的女子,她们身着美丽的衣裳,一举一动摇曳生姿,美得让人挪不开双眼,可以说是一场视觉盛宴,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盘点一下那些古装美女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1:09:01
近年清朝古装剧收视率暴涨,这些电视剧不仅剧情引人入胜,身着清装的美人也同样吸引了不少目光,有着让人过目不忘的美貌,那么清朝古装剧中有哪些美人呢?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1:02:08
养龟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小青龟,这种乌龟乖巧可爱以及性情温顺,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小青龟来饲养,不过一直都是见到小青龟都比较小,这不禁令人好奇这种乌龟能长多大?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小青龟吧!...
发布时间:2024-09-20 10:01:47